记者调查公共泳池水质问题 为何一些游泳馆的水(3)

来源:新闻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李翔还发现,一些游泳馆一两个月不进行全换水的现象很常见。尤其到了暑期,一些游泳馆开设了游泳班,更不愿意因为全换水而影响教学进度。“有的游

李翔还发现,一些游泳馆一两个月不进行全换水的现象很常见。尤其到了暑期,一些游泳馆开设了游泳班,更不愿意因为全换水而影响教学进度。“有的游泳馆为了招生,会宣称自己一周换一次水,但基本都是放掉一部分水再加一部分新水。”

“公共泳池水质安全,更离不开公众的积极配合,尤其是一些疾病患者,应严格遵守禁令提示,自觉地不到游泳池里‘凑热闹'。对于违反国家政策法规者,公众也要积极向当地卫健部门举报,从而凝聚合力保障公共泳池水质安全、可靠。”吴睿鸫说。

一次游泳时,张琛身边一名小男孩疾呼自己要小便,没来得及出泳池,就在里面解决了。

今年暑期,四川、湖南、云南、安徽等多地传出,有儿童在公共泳池或游泳馆游泳后,感染腺病毒患病的消息。

“尿素是游泳场所关乎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主要反映出游泳场所水质的卫生状况。”上述负责人说,泳池中的尿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人体的汗液、排泄物以及化妆品。

● 一些游泳场所出现的主要卫生问题包括:水质浊度、尿素等指标超标;水中的余氯浓度过高或过低;水中检出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微生物的指标不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记者向业内人士核实得知,这种刺鼻的味道很可能来自三氯化氮。这类化合物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池水中的尿素水平超标后与水中的含氯消毒剂发生了反应,会刺激游泳者的眼睛和鼻子。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游泳场所水质检测有三种方式:由经营者自主定期定时对游泳场所的水质和相关的卫生条件进行检测和管理;游泳场馆的经营者每年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水质和相关的卫生指标进行一次实验室的检测,检测报告要贴在游泳场馆的公示栏;国家卫健委每年会下达相关抽检任务,各个省、市、地相关卫生监督机构对辖区内游泳场所的水质和相关卫生指标进行监督抽检,之后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向社会公示监督检查和处理结果。

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河南省疾控中心环境卫生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腺病毒污染的水传播,一般发生在人群密集区,像医院、托幼机构、公共泳池。腺病毒对温度较为敏感,56℃就会失活。游泳池内温度低,腺病毒会停留一段时间,通过各种渠道的接触导致感染。泳池须严格消毒,保证卫生状况,中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漂白粉、84消毒液等,均可有效杀灭病毒。

(文中张琛、李翔为化名)

为何一些游泳馆的水那么脏?

公共游泳池水质不合格等问题近年来屡被曝光,如入池前不冲淋,在泳池小便、吐痰、搓澡,携带传染性疾病入池等。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儿童在游泳池感染腺病毒,再次将游泳池的卫生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尿素中含有氨的成分,能与水中的含氯消毒剂产生反应,形成氯胺类的物质,对游泳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尿素指标超标也会导致藻类生长增速,且容易消耗水中二氧化碳,使本来比较清澈的水变得相对浑浊。”该负责人说,为了控制尿素指标,游泳场所需要定期补充新水。

他介绍称,游泳者在游泳过程中,无法体验到尿素指标是否超标,必须经过人工采样,送到实验室检测后才能知道该指标是否超过国家标准。

记者调查公共泳池水质问题

“从近年国家职能部门抽查以及各地监督检查结果来看,国家政策法规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一方面,个别制度条款形同虚设,比如相关规范要求游泳场所入口处应有明显‘严禁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的字样,但现实中,多数公共泳池要么不设置标志,即使设置标志,也全凭消费者自觉。”财经评论员吴睿鸫说,与此同时,监管疲软乏力,监管部门公布公共泳池水质超标后,商家往往不会受到其难以承受的处罚。

2019年我国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中,要求人工游泳池游离性余氯含量为0.3毫克/升至1.0毫克/升。在这个范围内,游离性余氯含量既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又可以保证消毒效果,杀灭池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抑制池水中藻类生长。

而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各类标准中对于游泳池池水换水的时间并没有硬性规定。

文章来源:《新闻界》 网址: http://www.xwjzzz.cn/zonghexinwen/2022/0823/2135.html



上一篇:曼晚三记者预测曼联首发:均为马奎尔搭档瓦拉
下一篇:广西武警“兵记者”:站好退伍前“传帮带”最

新闻界投稿 | 新闻界编辑部| 新闻界版面费 | 新闻界论文发表 | 新闻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新闻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